撰文:高醫心理系何文澤助理教授
心理系究竟在培養什麼樣的人?
到高中上課時,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心理學家莫過於佛洛依德。若你為了準備心理系,而讀了許多佛洛依德、榮格或阿德勒的書,進來後一定會大失所望。大學一年級,除了普通心理學之外,可能還有統計學、生物學、生理學或物理學這些乍看與心理學無關的科目。而最直接的普通心理學,對上述的大師不過幾頁帶過。
心理學就像一位走過百年路途的旅人,從佛洛依德到現代,不斷靠著研究推翻舊有理論向前,早已走到佛洛依德未曾想過的遠方。因此我們想培養的人才不是瞭解既有知識而已,更要懂得批判反思,以及對社會問題敏銳的觀察力。心理學不再僅僅是個人心理分析,而是以科學方式理解人類行為、情緒和心理歷程,並試圖將這些理解應用於各種現實生活情境中。我們期望學生能將自己的熱情或關懷與心理學結合,找到自己願意長期投入的領域,像是臨床心理學、正向心理學、生理心理學、社會心理學等等。心理學將成為你的武器,帶領你有效率改善當前社會的挑戰與需求。
課程大揭秘:心理系都學些什麼?
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,心理系的課程設計強調科學方法。基礎課程包括教育與心理統計學、心理測驗和心理實驗法等。這些科目幫助學生建立嚴謹的方法學基礎,並學習如何運用科學方法進行研究與分析。而涵蓋各個心理學基礎領域的必修課程,則會裝備你的基礎知識,在此之上反思心理學研究的缺陷,或是與社會議題的距離。
學生在修完基礎課程後,可以依據興趣選修各類進階課程,像是藝術治療、大腦發展、親密關係、正向心理學等等,這些課程幫助學生更深入探索心理學的應用面向。此外,我們也提供與國際接軌的交流計畫,例如與日本心理學系的短期交換機會,使學生能拓展國際視野,了解心理學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應用與發展。
我們的學生特質與能力
根據多年觀察,我們發現心理系的學生普遍對人類行為與心理有深厚的興趣,並樂於探究其中的複雜性與變異性。優秀的心理系學生通常會成為班上那個耐心傾聽、讓朋友覺得超靠譜的人,也不輕易下結論,而是努力理解人心的複雜。
然而,要成為一位更出色的心理學學生,還需具備以下幾種能力:科學思維、數據分析能力及良好的表達能力。心理學融合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特質,不僅需觀察社會現象,亦需以科學方式驗證假設。除了懂得如何設計研究,也需瞭解如何運用統計方法得到結果。此外,他們還應具備清晰的表達能力,無論是口語或書面表達,都能清楚地說明研究發現。
高中生如何提前為心理系做好準備?
如果你對心理學很有興趣,建議你先接觸「科學心理學」。就像前面提到的,許多大眾認為的心理學與心理系的學習落差很大。因此,從近期知名的心理學家撰寫的書籍下手,較能瞭解心理學的現況。像是相當有名的《快思慢想》,或是《這才是心理學》都是相當不錯的書籍。《這才是心理學》特別探討心理學的科學精神,能幫助你進入心理系後快速適應。若行有餘力,也可以嘗試閱讀國內心理學相關期刊文章,感受心理學家都怎麼做研究。
而在高中課程中,建議多參與實驗或研究相關課程,瞭解實驗可能遇到的問題或實驗設計背後的邏輯,亦能體會科學精神的重點。若有機會,也可以選擇生物學相關課程,生物與心理學息息相關,能幫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心理學的理論與應用。
審查資料準備的建議
在申請心理系時,資料準備相當重要,通常包含自傳、學習計畫、學科成績和社團活動經歷等。我們建議在自傳和學習計畫中,能具體地描述自己為何對心理學產生興趣,以及過去做了哪些努力去了解心理學。舉例來說,你可以分享某次心理學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,或是參加某次心理學營隊的收穫。比起看你的筆記或記錄,我們更看重你的收穫或反思,這些都能顯示出你的動機和熱情。
此外,能突出自己的個人特質和成長經歷也很重要。心理學需要社會關懷,如果你能展示出你具備同理心、耐心和對人類行為的敏銳觀察力,這些特質都將讓你的申請更具吸引力。若曾參加過社團或志工活動,請強調從這些經驗中學到的溝通與協作能力,這些軟實力在未來心理學學習中十分重要。最後,在準備資料時,別害怕展現真實的自己,分享你與心理學的相遇故事。我們看重的不僅是你的表現,更是你探索心理學的動機和熱情!